Search


※ 2014.03.12 歷史 ※
重建納粹重鎮褐宮,展示納粹相關文件
  • Share this:


※ 2014.03.12 歷史 ※
重建納粹重鎮褐宮,展示納粹相關文件

褐宮(Braunes Haus)位在德國慕尼黑市布林納街 45 號,取名為「褐」宮,是因為褐色是納粹黨員制服的顏色。1945 年毀於戰爭,1947 年全數剷除。直到 2005 年 12 月,巴伐利亞政府決定要在此建立納粹文件中心(NZ-Dokumentationszentrum),幾經波折後,於 2012 年動工,文件中心預計將在 2014 年年底落成啟用。從褐宮到納粹文件中心,象徵著德國人對於歷史的反省和重視,而推動這樣共識的過程,充滿著許多阻力──特別是在慕尼黑這個城市。

阿道夫.希特勒深愛慕尼黑這個城市,他在這裡找到願意聽他說話的人、以及他的支持者,這個城市有著他崛起的軌跡。似乎因為如此,在過去很長的一段時間,這個城市特意消弭,至少不願正面面對這段歷史。

過去的幾十年間,前行政法官鮑姆勒(Klaus Bäumlerz)和建築教授聶丁格(Wilfried Nerdinger)努力喚起這個城市的人們,對於這段歷史的重視。

許多造訪慕尼黑的旅客,是為了摸索這個城市的納粹歷史。只不過,這個城市對相關納粹的歷史,往往不願提起,或是層層關卡。例如,元首行館(Führerbau)是一座為希特勒所打造的行館,曾作為與國內外政要宴會的場所,在世界歷史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,1938 年 9 月 29─30 日英國的張伯倫、法國的達拉第、德國的希特勒、和義大利的墨索里尼在此簽署了慕尼黑協定。英法為了安撫德國,協議內容無異是將捷克斯洛伐克的蘇台德地區拱手讓給德國。這個歷史的重要場合,僅接受電話預約參訪。

八零年代以降,鮑姆勒就開始進行「目擊歷史」的標示運動,只是迴響不甚熱烈。例如,標示出蓋世太保的總部,索爾兄妹曾被監禁在這個總部的地下室。一個小小的告示牌,耗時三年,總算取得多方同意。

相關納粹的標示受到反對,連反對納粹的歷史,這個城市都不願提起。例如納粹主義的反抗者艾斯勒(Georg Elser),1939 年 11 月 8 日在市民酒館中以炸彈剌殺到場演講的希特勒。熟料當晚希特勒的演講提早結束,在爆炸前 13 分鐘離開了該座建築物。鮑姆勒希望能夠在當年市民酒館的遺址處,標註艾斯勒的反抗行動。在部份住民的抗議之下,2009 年在牆上留下了幾近無法辨認的痕跡,記錄這個抗暴的歷史。

就連文件中心的推動,也受到許多阻力。從 1996 年開始討論,直到 2009 年確定進行。未來這裡將完整展出納粹崛起的過程,以及紀念 1972 年奧運被剌殺的以色列選手,以及 1980 年在慕尼黑啤酒節中受到新納粹份子炸彈攻擊的受害者。1980 年這場爆炸共造成 13 人死亡,211 人受傷,其中 68 人重傷。

在德國許多城市都有納粹文件紀念館,慕尼黑有何特別之處?這裡是希特勒的起點,1920 年的希特勒在這裡受到如國王般的尊崇,也是在這裡,讓希特勒體認到,若要掌權,他需要有菁英、甚至貴族的支持。

資料參考
Georg Etscheit:《Warum München》刊登於 Die Zeit 2012.03.08
http://www.ns-dokumentationszentrum-muenchen.de/zentrum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觀念不只是認同表態,也是價值的確立,理性分析的抉擇:透過資訊瞭解世界,我們追尋觀念的理路,試圖描繪知性的座標。
View all posts